打气筒的气带坏了。所谓气带,就是打气筒的那根橡胶软管。网上买了气带后,回来安装遇到不小的麻烦。
之前的气带损坏的表现是橡胶软管经常从根部断裂,从而导致漏气,只能剪掉坏掉的部分,然后插上底座的气嘴重新使用。但是没过多久就再次断裂,然后剪掉坏掉的部分装上去继续用。如此循环。
这个方法是我父亲之前使用的办法,所以我没多想,拿到新气带和旧的底座比对一下,就觉得应该把气带尾端的黑色塑料给拔掉,这样管子就能插在底座上。没想到黑色塑料卡得很紧,用老虎钳都拔不下来。
重新比对底座,发现底座上插着一块塑料,其结构为下部是圆柱体,上部是圆锥体,整个结构连成一体,上下有通气管道贯穿。之前插管子就是插在那个圆锥体上,也就是气嘴。
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新气带的结构,发现卡在橡胶软管里的结构正是圆锥体。因而,实际上气带的真正结构就是一根橡胶软管里卡着一个圆锥体,该圆锥体下部又有一个连体的圆柱体。这种设计使得出气口卡在软管里,不容易松脱。
更精妙的是,该结构上方还套着一个圆锥形的螺栓,用于和底座锁定。因为气嘴的圆锥结构撑大了管壁的直径,所以当圆锥体螺栓卡紧管子根部时,用手拔管子是无法拔出的,除非整个气带管子根部断裂,否则无需担心打气筒的气带因为意外被拔出。
经过这番推理可知,目前卡在旧底座上的结构正是从旧气带上脱落的结构,所以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是拔掉新气带的塑料气嘴,而是拔掉底座上残留的塑料气嘴。但没曾想,我用螺丝起子刚一撬动底座的残余气嘴,气嘴的圆锥体部分当场断裂,还剩一个圆柱体部分卡在底座里。
我翻倒底座一看,底座是全封闭的铁块,根本没办法从下面往上面捅,使气嘴排出。我用螺丝起子撬,也毫无松动迹象。最好的办法是用像钩子一样的工具,从通气孔中插入,然后往外拔出。可是我又没有那样的工具。
一开始,我发现塑料的质地很软,可以被螺丝起子轻松刮碎,于是我就开始刮,刮了一阵嫌累。忽然想起电烙铁。电烙铁可以很好地融化塑料,而且底座是铁质的,不怕电烙铁灼烧。于是戴好口罩,防止吸入塑料燃烧后产生的毒气,拿着电烙铁烧一会儿,再刮一会儿,很快就刮掉大部分塑料。
快见底时,因为我不知道底座究竟是什么结构,怕下面还有一个凸出的气嘴,便不敢继续灼烧。让残余塑料上留着一个孔洞,然后拴上新气带。因为底座螺纹口还残余不少塑料,所以用手是很难上紧螺栓的,必须用老虎钳。新气带的螺丝栓没办法栓到底,因为残余的气嘴占据了一定的体积,不过整体上密封性还不错,用起来没什么问题。
事后我又专门查找了底座的结构,发现整个底座大概率就是一个光秃秃的圆柱体凹槽,完全由生铁铸造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就和我之前设想的底座结构完全不同。我之前想象的结构是底部有个凸起的针状气嘴,质地也是铁质,然后软管端的气嘴是套在那上面的。但是现在看来,真正的结构是一个密封的圆柱体容器里直接插着一个圆柱体气嘴,没有任何连接点(想象一下奶茶上插着吸管)。如果是这样,那么完全可以放心地把底座残余的塑料全部清除干净,然后装上新气带即可。
通过这一次手工事件,一方面了解了反向推理能力的重要性,一方面也深刻认识到还有太多不了解的知识,哪怕只是这小小的打气筒也蕴含着十分精妙的工业设计。